查看原文
其他

有人从朋友圈里挑选了13个尖子生,揭示了普通人逆袭的奥秘

2018-03-06 格总 格总在人间

这是 格总在人间 的第127篇原创



  1  


这年头,每个人都想逆袭。


但是太多人无论多么努力,一辈子都无法达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。遗憾的是,他们并不愿意承认,自己无法成功的原因其实是:


他们只相信标准模板的成功,然后自己就按着模板来好了。


你们也许会问,什么是标准模板?


我随便说两个。


模板1:从小好好读书,上好大学,找好工作,挣高工资,买房买车成家生育,走上人生坦途。


比如你一个湖南邵阳县的农村孩子,拼命学习跳了龙门,考上一所叫北航的好大学,毕业去了家叫华为的好公司,然后跳槽去了一家叫中兴的好公司。


直到有一天,你感觉待遇不公压力太大,从高楼一跃而下。


这是去年12月在深圳发生的真事。


模板2:托家里关系找一个铁饭碗,把编制拿到手,钱不多但离家近,工资稳妥福利不愁。


比如你二十芳华年龄,在高速路口收费站上班,日子风调雨顺生活不要太悠闲。


36岁的某天,平地起风雷,地方政府取消各个路桥收费站,结果你“把青春都交给收费了,现在啥也不会,也学不到什么东西”,只好去找上级讨说法。


这是今年1月在唐山发生的真事。


这两个路径,就代表了两个典型标准模板的“成功”的最后结局。还有太多人,不过是在路上,早一步晚一步而已。


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社会焦虑盛行,每个人一抬头,发现自己就活在某一种标准模板之中,而且看起来毫无解脱之道,犹如宿命。


为什么,我们会被禁锢在这样的宿命里。


因为见识。


因为大多数人,从没有见过别样的成功。



  2  


我们缺乏的,是看到那种真正的有启发意义的成功。


我说的,不是一呼百应、产业万千的商业巨子,那种人万中无一,没有什么借鉴意义。


而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,他们也从小按部就班读小学中学,不少人也上过大学,看起来本该是万千焦虑人群的一员。


可后来,居然走上与标准模板完全不同的道路,然后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甚至难以想象的成就。


他们与众不同的成长际遇,看似偶然,又隐藏着某种必然。


这样的人,似乎都活在别人的朋友圈。


现在,有个人把他朋友圈里逆袭成功的普通人,写成了一本书,被我碰巧看到。


公众号写了一年多,这是我第一次给你们推荐一本书。


之前从不推荐,是因为我珍惜你们的时间,买书的钱不算什么,但是看书的时间太宝贵了,不能花在烂书上面。


这次,真是好书。


这本书收录了13个故事,就是一本13个普通人如何逆袭成功的合集。


他们中间,有为了追求“日子清闲”报考大学的90后鬼马少女,考上后组织起一个专门研究如何不学习又能顺利毕业的“学渣联盟”,居然摇身一变成为青海西宁新东方的校长。


是不是很有意思?


还有一个少年,上网时发现像“周杰伦”、“发改委”这样的词就很不方便联想输入,凭着对该问题的不懈思考和一定要解决的执着,他跟百度和搜狐的客服写信,说服各方人马,最终成为“搜狗输入法之父”,跻身互联网大神之列。


而最神奇的,是那个初中开始就离家去异地上学的少年。


12岁开始用妈妈账户炒股,15岁在上海买了一栋别墅并开始炒楼,大学里被誉为股神,毕业前就实现财务自由……


你有没有被吓到?反正我一开始是被吓到了。


而这些,只是他神奇人生的开始。


不过看完书后,你会觉得这一切看似不可思议,实则理所当然。


在这13个性格迥异的普通人身上,我们能看到许多简直可以说是成功标配的特点:


他们都非常好奇,对未知事物从不一棍子打死;他们都喜欢思考,在行动的前后思考和调整都一直伴随;他们对自己从不满足,对于生活和工作里的变化喜欢看成是又一个机会……


尤其是,我还看到阅读对他们的影响。


他们有人从小就喜欢看战略类的书籍,并且用于自身的实践指导,有人10岁前就翻遍了当地新华书店所有的商业类书籍,作者还提到,有人小时候家里就有藏书上千本。


少年时候就进行大量非小说类阅读,使得他们早早习得了成年人思考问题的方式。同时,他们因此而了解到自己的特质和兴趣,不再被应试教育的庸常生活局限,稍有机会就能摆脱掉“标准模板”的束缚。


他们中间,还有人因为家境原因小时候看书并不多,但是成年后持续保持的阅读习惯,让自己的成长一直维持在一个极高的加速度上。


简直可以说,一旦体系化的阅读行为启动,人对自己思维和认知的改造也随之启动。


而认知的提高,才是他们从一个普通人摆脱社会公认的“标准模板化成功”的底层原因。


就像其中一位主角,在阅读和实践中发现了一个“双生子催化效应”现象:


如果一个人能够找到跟他同样级别而且又很有默契的一个朋友,这两个人能经常讨论和交流某些事情,比如技术、知识、世界观,那么这两个人就会很快达到比现在更高一级的程度。


当时看完这段,我立马想起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:我和一位朋友尽管不在同一个城市,但我们从好几年前开始,就保持了相当高的电话频率。


在电话里,我们深入探讨行业、商业、管理乃至人生和社会,这种沟通对我的提高帮助极大。


另外,我发现自己也在无意中,已将这个规律应用到自己的团队建设,我时不时请员工们喝茶喝咖啡,然后借故离开一阵子,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充分讨论各自的项目,互相交流思路,碰撞火花。


这在水平相当的两个人、几个人之间,确实可以产生让他们超越自身水平的化学反应。


回到这本书。


所以,可以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,都是非标定制,是原本普通的他们,和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做了一次长谈后,并肩同行又自然而然的结果。


金钱,反倒是随之而来的东西。


特别让人感慨的,是这13个人彼此之间太不一样了,这也印证了上面我的心得:成功,没有什么标准模板。


看完他们的故事后,我想得最多的问题不是我要怎么才能成功,而是:


什么是我自己最独特的特质?是什么将我和其他人区别开来?


看完书后,你也一定会有深深的共鸣,并且,也许会启发你寻找到那个一直魂牵梦萦的答案。


不是那种别人在你耳旁高喊“跟我走,有肉吃”的呼叫,而是听到自己胸膛里的声音:


原来我是这样的人,原来这才是我的使命,终于找到了。



  3  


当然,也许有人会说,这样的书有很多啊,机场书店里一抓一大把。


没错,这个功利的世界,讲述牛人成功的书从来就不缺,但是我很早前看过几本后,发现除了少部分能对人有所启发外,其他的价值实在不大。


要不就是牛人为了个人诉求,通篇都是料事如神的自我美化,要不就是年代久远,对如今时代的快速变化已无能为力,还有一些,根本就是网上搜罗的资料堆砌而成,是打发时间的无用读物。


但这本书的作者,曾任暴风影音高级市场总监,奥美互动助理创意总监,2016年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公司,现在是罗辑思维、小米生态链的营销创意顾问。


他写下的这13个人物,都是自己熟识的好友,是自己朋友圈里的人物。


所有资料全部来自当事人自己的陈述,为了还原最真实的一面,不少地方还直接采用对话形式。


于是,我们可以看到13个普通人最原汁原味的“逆袭”呈现。


在面临那些我们无比熟悉的情景时,Ta是怎么考虑的,Ta放弃了什么,坚持了什么,Ta有哪些特别的原则和逻辑,把自己和一般人区别开来,从而成为独特的成功的自己。


这是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。


就像书中一位主角说的那样:


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,从懂事开始就有人告诉我们要运行各种程序,从幼儿园到上大学、工作等,我们停不下来,关键是,我们很难运行自己想要运行的程序,因为过去二十年我们运行的所有程序都是别人编好给我们的——我们自己不会编程序。


岂止是二十岁,三十岁、四十岁、五十岁的我们,又何尝不是如此?


这本书,就是启发你如何为自己的人生“编程”。


我第一遍看完之后(我一定还会再读的)的下一秒钟,激动不已,忍不住给我的一个客户也是朋友,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打电话去推荐。


后来他也看了,然后,把这本书悄悄放在他15岁女儿的书桌上。


他对我说:


马云说,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,三十年后孩子们会找不到工作,因为他们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。


但是这本书给了我信心和启发,如果我的女儿能早早地发掘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,那我一点也不用担心,未来世界里会没有她的一席之地。



  4  


当然,这本书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

因为作者的个人经历,书里的人物大多来自广告圈、传媒圈、互联网圈,这是这本书无法避免的行业上的局限。


但是,认知的提升、思想的修炼放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共通的,和成功之路一样,个人的成长精进也没有现成的“标准模板”,区别只在于是否有勤奋的思考习惯,和举一反三的同理心。


所以,这本书的价值又是超越作者自身行业的,可以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启发和收获。


好了,关于这本书我要说的就是这些,最后揭晓作者和书名:小马宋的《朋友圈的尖子生》。



我掏心掏肺写了这么多,你们真的要买来看啊,下图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扫码购买。



书看完后,我对自己说,既然这本书这么好,那就作为本公号的第一次粉丝福利吧!


写公号这么久,虽然早就有商家的广告邀约,但是为了保护你们的阅读体验,我从没有接受过广告合作,因此这个公号除了打赏没有其他收入。


这次,我用你们之前的打赏买上10本,免费送给10位朋友。(包邮?当然)


10本不多,是个心意。


在朋友圈转发这篇文章,求点赞,截止下周一3月12号晚上12点,把带点赞的图片在公号后台发给我,点赞最多的10位朋友,我会联系你们。


无论最后有没有抢到福利,我还是希望,你们能好好看一看这本书。


对了,小马宋的同名公号“小马宋”,你们也可以关注起来。毕竟,好看的爆文千篇一律,有趣的公号万里挑一。


像我“格总在人间”这个,当然也算。





往期话题


好的人生,其实只需做好两件事:关我屁事,和关你屁事


公众号一周年|在这个无趣的世界里,做一个有病的人


刚给员工发完年终奖,我来告诉你职场高手和菜鸟的5个区别……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